
大涵山桥位于鄞州区东吴镇生姜村生姜自然村,始建于唐,明万历间重建,清道光、宣统间再修,现存桥梁为明代建筑。 该桥横跨于东吴河、小白河、大涵山港与鄞东后塘河交汇点上,桥与大涵山相连,故以山名桥。大涵山桥为一座三孔、二墩(直竖薄墩)的石结构三眼平梁桥。桥的中间栏板上题有“大涵山桥”桥额,下款有“万历戊戌(1598年)吉旦”纪年,桥全长13.9米,面宽2.28米,左右桥孔各宽3米,中孔5米。最奇特的是桥墩由5块长条石直竖排列为墩,故又称“薄墩式桥梁”。薄墩上以覆置大条石作横梁,其腹有槽,可与薄墩榫接;横梁出跳,其两头刻有人面纹兽头,是古人认为龙生九子的能潜水的护桥神。桥面呈弓形,坡度不大,两堍各有石垛11级。
大涵山桥建造迄今已经逾千年沧桑,重修后亦经400个春秋。他建于河面辽阔、流水湍急,俗称“虎狼关”的五港口河面上,迄今仍挺立港口,稳如磐石,这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。文物价值极高。已于2005年4月5日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七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资料提供:鄞州区文管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