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应麟官于宋而逝于元,虽其誓不为元,但必竟是说出了不为元官的骨气,所以墓葬的建筑时代应是元代。 王应麟墓道,位于五乡镇宝同村同谷山之南麓,分墓室和墓道两部分,墓道依山势而筑,由南而北依次排列为墓表柱一件(仅存半截)、石龟一件(已移位,原地不明,所以无法复位)、石羊一对、残虎一对(自然风化程度甚重)、残马一件(头毁)、武将一件(头毁)、文相一件,均由东西相对峙。其前后相距以石羊起依次为6.86米、6.70米、6.50米、6.51米,墓道总长约50余米,宽10余米。 武将残高2、20米,宽0、67米,双手握剑,形象端严;文相通高2.60,宽0、64米,身穿袍服,戴方巾相冠,腰间系带,双手执笏,足履靴,双目平视,线条流畅,形态庄重。石马残高1.40米,长1.52米,施鞍鞯,细部雕有马鬃、毛、缰绳等,雕刻精致;残虎高1、50米,宽0、95米,剥蚀甚重;石羊高1、32米,宽1、13米,卧而有态。 王应麟(1223--1296) ,字伯厚,号深宁居士。其官于宋誓不元官,特别是其《三字经》之作,对后世影响甚大,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世界性启蒙教材。 王应麟作为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名人,其墓道的发现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人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。墓道选址科学,规模宏大,布局规整,造像雕琢细腻,线条流畅,神态栩栩如生,实属难得艺术精品。2005年4月被公布为鄞州区第七批区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资料提供:鄞州区文管办
|